徐庶为曹操出了什么计谋 历史上徐庶攻打樊城

目录导航:

  1. 徐庶为曹操出了什么计谋
  2. 刘备袭樊城故事主要内容
  3. 三国演义中曾经据守过樊城的是谁
  4. 刘备用计袭樊城用的什么计
  5. 刘备袭樊城用的什么计
  6. 刘备徐庶砍树林有什么典故
  7. 曹操为什么杀徐庶
  8.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
徐庶为曹操出了什么计谋

徐庶没有给曹操出过计谋。

“徐庶进曹营,一言不发”,典故出自文学作品《三国演义》。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,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。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,在刘晔的建议下,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,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,让刘备早作准备。刘备想要留下徐庶,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,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,并告诉刘备,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,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。

徐庶(生卒年不详),字元直,颍川郡长社县(今河南许昌长葛东)人。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,后归曹操,并仕于曹魏。

刘备袭樊城故事主要内容

关羽率兵攻取樊城。曹操遣于禁、庞德救援。庞德预制棺木,誓与关羽死战。适逢天降大雨,襄水暴涨,俊髯想出了水淹七军的妙计谋,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以及庞德和曹仁。关羽乘坐战船生擒于禁、庞德二人,取得完胜胜利!

刘备在徐庶的计谋下成功击败曹仁,夺取了樊城,曹仁败回许昌后向曹操禀告是徐庶用计(当时徐庶假名单福),曹操便扣押了徐庶母亲逼他背刘投曹,徐庶爱母心切离开了刘备,但他临走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(徐庶字元直),并在去许昌途中拜访了诸葛亮,希望他能辅佐刘备,当然了,诸葛亮没同意,才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,另外,徐庶母亲见儿子为己弃明投暗,怒斥儿子后自杀了,徐庶恐羞于世人没有重返刘备阵营,但他也没有向曹操出谋划策。

三国演义中曾经据守过樊城的是谁

先是曹操势力的城池,在许昌和新野之间。曹操决定南征之后,便叫曹仁驻守樊城,以待曹操大军配合起来攻新野。

曹仁建功心切,擅自攻新野,摆出八门金锁阵,最终敌不过刘备新军师徐庶的破阵,曹仁败回樊城。

之后曹仁夜袭,被徐庶识破,先在曹仁进军过道上预先埋伏好,曹仁夜袭军一到,立即火攻,同时叫关羽背后偷袭樊城,最终曹仁樊城失守。最后刘备命赵云守樊城。

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,又命赵云率军回新野准备火烧博望坡。率十万百姓逃亡时,已经又弃了樊城。

到后来刘备得到西川,命关羽取襄阳,攻樊城,攻不下,最终败走。所以,守樊城顺序是,1曹操部将2曹仁3赵云4曹操部将我的见解可能有误,参见第36回《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》第39回《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》第40回《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》,第73回《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城》,第74回《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》,第75回《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》。

刘备用计袭樊城用的什么计

刘备用计袭樊城用的釜底抽薪之计

曹操平定北方后决意南征,曹仁率军先攻刘备,并列八门金锁阵以敌刘备,但阵法却被徐庶所破,因而败绩;樊城亦被刘备所取,曹仁败回。

夏侯惇在博望坡失利后,曹操亲率大军南下,曹仁为前锋先至新野,此时刘备已将新野军民迁出,曹仁率众入城,中了诸葛亮的火计,急奔出城,又在白河中遭到水攻,其军大败

刘备袭樊城用的什么计

刘备用暗渡陈仓计策拿下樊城 ,不过这个计策是徐庶(徐庶字元直)。后来曹操知道拿下樊城是徐庶帮刘备出的计策 , 就很赏识徐庶的才华, 想为自己所用 ,但是知道徐庶现在追随刘备 ,很难拉过来为自己所用。 曹操知道徐庶是一个很讲孝心的儿子 ,于是曹操就把徐庶的老母亲软禁到曹操的府中, 然后给徐庶写信 ,徐庶为了救母亲不得不离开刘备, 刘备很是伤心, 自己好不容易得到一个有才华的军师 ,结果还是走了 。徐庶为了感谢刘备对他的赏识和恩情,给他介绍了一个比他自己还有才华的人物, 那就是诸葛孔明 ,并对刘备承诺 ,虽然去曹操那边了 ,但是我终生不会为曹操献一策的。徐庶真男人

刘备徐庶砍树林有什么典故

刘备送别徐庶时,让部下砍伐前方树林,因为徐元直不得不前往许昌,以身赎母,可是刘备万分不舍,想要多看一看。

之后刘备送别徐庶,就有了“前方树林挡住了徐元直的身影一说”,表达万分不舍,

“伐树望徐”。

徐庶是第一个投到刘备麾下的比较有文才武略的人物,非常受到刘备的重视。但历史上并没有记录下徐庶的业绩。《三国演义》虚拟的樊城大战,让徐庶大展鸿图,大出风头。徐庶别去,刘备送了一程,又送一程,“凝泪而望,却被一树林隔断。玄德以鞭指曰‘吾欲尽伐此处树木。’众问何故。玄德曰:‘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。’”如此描写,全是为了表现刘备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望人才的来归,以与曹操“用权术相 驭”的用人指导思想相区别

曹操为什么杀徐庶

曹操什么时候也没有想过要杀徐庶,徐庶出山辅佐刘备,在樊城打败曹仁,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,曹操就把徐庶的母亲接往许都,以此要挟徐庶,徐庶不得已弃刘备而走,来到许昌见母亲,母亲因羞愤而自杀,徐庶在母亲坟前发誓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献一谋。

徐庶当时为刘备出谋划策,曹操为了让徐庶帮自己,以其母想威胁,徐母高义,自尽而亡,徐庶心灰意冷,不再为曹操设一谋献一计,曹操觉得徐庶不能为自己所用,又不能让别人所得,故而杀之

徐庶不肯为曹操效力,曹操却不杀他,是因为留下徐庶比杀了他更为有利。首先,徐庶曾是刘备阵营的重要人物,他来归顺曹操,受到曹操厚待,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。刘备和孙权阵营的文臣武将,看到徐庶降曹后安享富贵,势必会有更多的人以徐庶为榜样前来投奔,对瓦解敌方阵营的军心士气很有作用。

徐庶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大名士,如果贸然杀了他,曹操就会落下不尊重人才的恶名,导致天下贤才对他望而生畏。反过来看,徐庶一言不发一计不献,曹操还对他非常尊敬,天下贤才都会把曹操视为难得的明主,踊跃来投。

徐庶,字元直,颍川人。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谋士中,徐庶的人生轨迹极富传奇色彩。他早年家境贫寒,但却不甘平庸,苦练武艺,仗剑行走江湖,成为一名行侠仗义的侠客。后来他意识到读书求学的重要性,“弃其刀戟,更疏巾单衣,折节学问”,最终成了一位满腹经纶、才华横溢的名士才子。

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

下一句是:一言不发。

“徐庶进曹营,一言不发”,典故出自文学作品《三国演义》。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,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。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,在刘晔的建议下,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,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,让刘备早作准备。

刘备想要留下徐庶,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,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,并告诉刘备,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,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。“徐庶进曹营”后与“关羽降曹”事件演化为成语“身在曹营心在汉”。

徐庶进曹营----一言不发

徐庶是诸葛亮的密友,曾更名单福,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。据悉,曹操简洁害死了徐庶的母亲,庶虽然被迫加入曹操阵营,但是他答应母亲要做正直的人,所以立下誓言,终身不为曹操出谋划策!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,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,因此,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,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,几乎湮没无闻。

徐庶进曹营,一言不发。因为曹操,以徐庶的母亲威胁徐庶来投奔他,徐庶离开刘备之前向刘备发誓,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。便有了徐庶进曹营,一言不发一句话。